《濮阳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政策解读

首页    政策解读    文件解读    《濮阳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政策解读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濮阳市位于东濮凹陷—内黄隆起的斜坡带上,东部有聊城—兰考断裂、长垣断裂、黄河断裂,北部有磁县—大名断裂、内黄—清丰断裂、梁庄—固城断裂,其中聊城—兰考断裂属新构造运动较强的断裂,地质构造复杂,是全省地震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各县区全部处于七度以上高烈度区,全市87个乡镇(办)中,位于东部的44个乡镇处于八度区。我市4各县(区)处于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在历史记录方面,历史上我市及邻区沿断裂多次发生地震,自1067年至今共记载5.0级以上破坏性地震18次,其中,1502年范县濮城6.5级地震是河南省最大地震之一,1937年菏泽7级地震和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对我市造成了很大破坏。未来五年面临的震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一方面,人口和财富不断集聚,社会运行系统日益复杂,资产、人员和社会财富快速向灾害高危险地区转移,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深刻变化,灾害链条不断拉伸,地震灾害防治工作难度加大。另一方面,防震减灾区域发展不平衡、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不够、社会治理水平不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依然没有根本解决。推进地震灾害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重道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河南省防震减灾条例》《河南省“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了《濮阳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鉴于此,需要持续推进新时代濮阳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提升濮阳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和损失,努力实现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谱写濮阳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科学把握“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濮阳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防震减灾重要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服务濮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市防震减灾中心高度重视规划工作,2020年1月即组织了编制团队,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我们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准确把握我市震情形势和发展现状,理清事业需求与发展思路,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和防震减灾工作实际,精心凝练重点项目。规划初稿形成后,先后征求了市政府有关单位和各县(区)地震部门意见。历经2年多的反复打磨、修改完善后,通过了司法审核,经市政府第130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再次完善部分内容后,按照程序印发实施。

四、主要内容

《规划》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主要任务”“重大项目”“保障措施”6个部分。

指导思想方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大力推进新时代濮阳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提升濮阳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和损失,努力实现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

基本原则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发展;坚持预防为主,降低风险;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合作。

主要目标方面,到2025年,初步形成监测智能、防治精准、服务高效、管理科学的新时代濮阳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地震基本业务、地震科技创新、防震减灾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进一步提高,地震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地震灾害风险对全省经济社会和公共安全的影响持续降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加有力,更多领域迈进全国先进行列。

主要任务方面,按照河南省地震局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要求,聚焦我市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和短板,适应新发展趋势需要,结合“十四五”期间我市防震减灾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提出了七项任务,包括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提升地震监测预测预警能力、提升防震减灾科技支撑能力、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防震减灾社会治理能力、提升防震减灾信息化水平和提升公民防震减灾科学素养。

重大项目方面,聚焦防震减灾目标,统筹防震减灾资源,着力补齐我市防震减灾基础能力短板,谋划了五个重大项目,包括建设濮阳市地震预警信息服务中心、实施全市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完成活动断层探测项目、建设防震减灾文化主题公园、完善应急避难场所。

保障措施方面,防震减灾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点多面广,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和制度保障。为保证《规划》的落实,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法治保障、健全投入机制、强化队伍建设等具体保障措施。

下一步,市防震减灾中心将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引领作用,围绕规划的主要任务,深入谋划实施一批防震减灾重点项目,不断推进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浏览量:0
创建时间:2022-09-14 15:01